10.3760/cma.j.issn.1674-5760.2007.03.007
唇腭裂二期牙槽突植骨临床常用评价方法的分析
目的 随机选择52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其中男性31人,女性21人,牙槽突植骨手术进行时,病人的年龄范围9至26岁,平均年龄15.2岁.方法 在牙槽突植骨手术后对病人定期随访并拍摄上领前部咬合片和上颌体腔片.分析上述两种X线片在评价牙槽裂隙部位牙槽骨高度的作用时,使用同一天拍摄的上颌体腔片和上颌前部咬合片.拍摄所分析的X线片时,裂隙侧尖牙已经萌出.评价标准采用1986年Bergland等所提出的临床分级方法进行.每种X线片分别进行两次评价,两次评价间间隔一周.结果 上颌前部咬合片和上颌体腔片在评价牙槽突植骨部位的牙槽骨高度上没有本质的区别.结论 正畸治疗前判断牙槽突高度时,既可以选择上颌体腔片也可以选择上颌前部咬合片.
腭裂、牙槽突植骨、正畸
14
R78(口腔科学)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992041
2007-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