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角化囊肿袋形术后的骨形成与改建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袋形术后骨形成的特点.方法:65例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采用袋形术治疗.术后第3和第6个月分别进行临床、X线检查.病变范围广泛或曲面体层片上显示骨皮质破坏的患者补充CT检查.评估囊肿大小、皮质板穿通、下颌管的连续性、囊内牙移位及患区骨密度变化等.结果:在术后3个月,皮质板破坏区的骨连续性重新建立,下颌管的连续性部分恢复,变形的下颌骨呈现改建.囊内含牙随着囊肿的缩小而发生位移或部分萌出.曲面体层片显示,囊肿区骨密度值不断增加,术后3个月46.07%,术后6月达到64.69%.结论:牙源性角化囊肿袋形术后头3个月患区骨再生较快,一部分解剖形态恢复,此后新骨形成相对较慢,骨改建仍在进行.
牙源性角化囊肿、袋形术、曲面体层片、骨形成
29
R781.3(口腔科学)
2014-0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062-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