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骨颗粒大小对于牙槽骨重建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大小人工骨颗粒对于骨再生的引导作用.方法:将人工制备的无机骨颗粒分为直径300~500 μm和850~1000 μm植入GBR动物模型,分别在植入后4周及10周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测量.结果:术后4周时,2个实验组均可见新生骨自颅骨骨面沿人工骨颗粒向扩增区域内部生长;术后10周时,小颗粒组新生骨数量明显多于大颗粒组,且更加成熟致密,多处可见桥连样结构.新生骨面积比、新生骨与人工骨颗粒的接触长度、新生骨与人工骨颗粒之间空隙的比值、新生骨与人工骨颗粒的接触长度比,两组均随时间的延长发生显著性增加;且在术后4周与10周时,前3个指标均为小颗粒组高于大颗粒组,而接触长度比则在4周和10周时大、小颗粒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人工骨颗粒周长和人工骨颗粒空隙比,小颗粒组在4周和10周时均显著高于大颗粒组.结论:在人工骨材料植入的早期阶段,小颗粒组较大颗粒组具有更强的骨引导再生能力.
人工骨颗粒、引导骨再生、骨重建
28
R782.1(口腔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61102015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编号:2006B6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3102015
2013-0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096-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