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Ⅱ类错(牙合)拔除第一磨牙矫治面部高度的变化
目的:评估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前后面部高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对15例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因第一磨牙严重龋坏,拔除1~3颗第一磨牙,采用0.022×0.028英寸直丝托槽,常规直丝弓技术矫治,对术前术后头影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评价面部垂直向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矫治疗程19~32个月,平均为25个月.颌面部垂直向高度的变化:FH-MP、SN- MP减小,OP- SN、PP- MP增大,且OP- SN矫治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L1-MP减小,U1—PP增大,矫治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U6- PP减小、L6-MP增大,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FMIA、y-轴角、NBa-PtGn减小,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安氏Ⅱ类错(殆)拔除第一磨牙矫治,下后牙及上前牙伸长,下切牙压低,(牙合)平面角增大,(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关闭第一磨牙拔牙间隙前后,颌面部垂直向高度无明显变化,但对高角及开(牙合)患者仍需要加强控制.
第一磨牙、面部高度、安氏Ⅱ类错(牙合)
28
R783.6(口腔科学)
2012-10-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59-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