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毒素A在涎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 结构和功能肉毒毒素是由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是迄今已知的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1].肉毒毒素根据毒素抗原性的不同分为7型[2]:A、B、C、D、E、F和G,它们均有相似结构的多肽.肉毒毒素由3个部分构成:神经毒素、血凝素蛋白以及非毒素非血凝素蛋白构成.150kDa神经毒素是由100kDa的重链和50kDa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是致病和起治疗作用的关键成分;轻链是锌肽链内切酶,重链则与受体结合,促进轻链内转而发挥其作用,重链和轻链同时具备时才有神经毒性.每一型在神经末梢的不同位置发挥作用.肉毒毒素进入机体后,作用于周围运动神经末梢,与突触前端结合,通过受体介导的胞饮作用进入靶细胞;连接的2个肉毒毒素肽链的二硫键被打开,轻链从内吞泡囊转移至胞质.
肉毒毒素、涎腺、疾病治疗、血凝素蛋白、轻链、神经末梢、神经毒素、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重链、二硫键连接、肽链内切酶、结构和功能、治疗作用、相似结构、受体介导、受体结合、生物毒素、神经毒性、关键成分、发挥作用
28
R781.7(口腔科学)
2012-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