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591/j.cnki.kqyx.2018.07.010
口腔鳞状细胞癌的DNA定量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 运用ICM?DNA定量分析系统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的DI值及倍体分布情况,评估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口腔鳞癌石蜡标本79例作为实验组,25例口腔正常黏膜组织和30例口腔黏膜异常增生作为对照组,经Feulgen染色后分组进行ICM?DNA定量分析.结果 实验组7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异倍体出现率为55.7%(44/7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组织的0.0%(0/25)和口腔黏膜异常增生的46.7%(14/30),P=0.000;口腔黏膜异常增生组轻、中、重度三组间比较,异倍体出现率分别为0%(0/2)、14.3%(1/7)、61.9%(13/21),P=0.036;口腔鳞癌组高及中低分化组间比较,高分化组异倍体出现率42.5%(20/47)低于中低分化组为75%(24/32),P=0.004;有淋巴结转移的有78.6%出现异倍体(22/2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43.1%(22/51),P=0.002.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DNA异倍体出现率均高于正常组织和黏膜异常增生.ICM?DNA定量分析对于口腔鳞癌的诊断以及恶性程度的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临床指标,有望用于口腔鳞癌的辅助性临床预测及诊断.
口腔鳞状细胞癌、ICM、DNA定量分析、异倍体
38
R739.8(肿瘤学)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1521187
2018-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62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