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间距与种植体周炎关系的实验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5-4979.2021.03.003

种植体间距与种植体周炎关系的实验研究

引用
目的:探究不同种植体间距与种植体周炎发生的关系.方法:拔除6只比格犬的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至第一磨牙,拔牙后8周在数字化外科导板辅助下行种植术.每侧植入连续的4枚种植体,种植体间距分别设置为1、2、3 mm,共3个组别.术后2周和3个月时记录种植体周临床牙周指数,术后3个月时采集种植体龈周菌斑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别于术后1、2、3个月时拍摄X线平行投照根尖片进行影像学测量;术后3个月时进行取材,制作硬组织切片并行Van Gieson(VG)染色,用SPSS 25.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 mm组的种植体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阳性率、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均明显高于2 mm组和3 mm组;1 mm组中,满足PI≥2的检测位点数最多,且符合种植体周炎诊断标准的PD≥5 mm或BOP阳性检测位点数明显高于其他2组.菌斑群落结构分析显示,1 mm组密螺旋体属(Treponema)、坦纳菌属(Tannerella)和普氏菌属(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较3 mm组更高.X线片结果显示,1 mm组边缘骨吸收(marginal bone resorption,MBR)与嵴顶骨吸收(crestal bone resorption,CBR)明显大于其他2组.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3组中,1 mm组骨嵴顶高度较其他2组明显降低.2 mm组与3 mm组比较,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2 mm组和3 mm组,1 mm组PI最高,且发生了明显的骨吸收和软组织炎症,而2 mm组和3 mm组没有发生明显的骨吸收.因此,1 mm的种植体间距更容易发生种植体周炎.

种植体间距、种植体周炎、动物模型、数字化外科导板、骨吸收

31

R782.4(口腔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110

2021-07-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42-14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005-4979

31-1671/R

31

2021,31(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