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前突患者下颌神经管的锥状束CT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08

下颌前突患者下颌神经管的锥状束CT分析

引用
目的:本研究通过使用锥状束CT(cone-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来观察下颌前突患者下颌管的定位与走行,避免术中损伤下颌神经.方法:选取28例骨性Ⅲ类下颌前突患者(男10例,女18例),术前均使用CBCT机拍摄下颌管影像,从下颌孔至第一磨牙区域共分为5个层面测量,在每个层面分别测量下颌管内外径、下颌骨厚度、下颌管至颊舌侧骨皮质及下颌骨下缘的距离.测量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骨的厚度自下颌升支到下颌角前部呈逐渐增厚趋势,自下颌第一磨牙位置往前牙区方向又有变薄趋势.下颌管入下颌孔后,从下颌升支到下颌体部内外径均呈逐渐变小趋势.下颌升支部颊侧骨皮质厚度呈逐渐增厚趋势,到下颌体部时又呈逐渐变薄趋势.在每一层测量值中,颊侧骨髓腔的宽度均大于舌侧.舌侧骨髓腔的宽度左右差异有显著性,下颌骨厚度、下颌管内外径及颊侧骨髓腔的宽度性别差异有显著性.下颌管与颊侧骨皮质的关系分为3种类型,分开类型占总测量平面(n=280)的92.5%,接触和融合型分别占6.07%和1.43%.结论:使用CBCT能够精确的显示下颌神经管的走行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下颌神经管入下颌孔后先偏颊侧走行,随后再偏向舌侧.建议颊侧骨髓腔缺失的患者可采用垂直截骨术等其他术式,以避免神经损伤的风险.

下颌神经管、锥状束CT、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下颌前突

23

R782.23;R816.98(口腔科学)

2013-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71-27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005-4979

31-1671/R

23

2013,23(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