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毛蚜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7679/j.issn.2095-1353.2016.160

两种毛蚜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引用
【目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已被应用于昆虫系统发育研究。本研究以蚜科 Aphididae 重要类群毛蚜亚科物种为代表,测定并比较分析了该类蚜虫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探讨了基于线粒体基因组信息的蚜虫系统发育关系重建。【方法】以毛蚜亚科三角枫多态毛蚜 Periphyllus acerihabitans Zhang和针茅小毛蚜Chaetosiphella stipae Hille Ris Lambers,1947为研究对象,利用长短PCR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线粒体基因组的序列,分析了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基于在线tRNAscan-SE Search Server搜索方法预测了tRNA的二级结构;基于12个物种(本研究获得的2个物种和10个GenBank上下载的物种数据)的蛋白编码基因(PCGs)序列,利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蚜科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两种毛蚜均获得了约94%的线粒体基因组数据,P. acerihabitans获得了14908 bp,控制区为1205 bp;C. stipae获得了13893 bp,控制区为609 bp。两种毛蚜同时获得33个基因,包含接近完整的13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nad5不完整),18个tRNA,2个rRNA基因;ka/ks值表明,C. stipae的进化速率更快。从基因组组成、基因排列顺序、核苷酸组成分析、密码子使用情况、tRNA二级结构等特征来分析,两种蚜虫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相似。系统发育重建结果表明毛蚜亚科、蚜亚科的单系性得到了支持,毛蚜亚科位于蚜科的基部位置。【结论】两种毛蚜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相似,符合蚜虫线粒体基因组的一般特征,两种线粒体基因组的长度差异主要来自控制区长度的不同;系统发育重建支持毛蚜亚科与蚜亚科的单系性,毛蚜亚科位于蚜科较为基部的位置。研究结果为蚜虫类系统发育重建提供了参考。

毛蚜亚科、三角枫多态毛蚜、针茅小毛蚜、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关系

53

R3 ;R39

Supported projects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31620103916,31572307,31430078;中国科学院对外合作交流重点项目152111KYSB20130012

2017-0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288-130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应用昆虫学报

0452-8255

11-6020/Q

53

2016,53(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