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3089(x).2013.24.172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处理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是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它有自身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这些规律是教学的共性要求,掌握并遵循这些规律,教师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但教学毕竟是教师个人的精神活动,每个教师的教学都将深深打上自己的烙印,语文教学更是如此。<br> 语文课堂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特征,这必然要求教师在处理文本,依据教材开展教学时融入自己的思想与方法。具有艺术性的文本处理是语文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前提,而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文本处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br> 一、文本处理模式固定化<br> 有的语文教师习惯拿着现成的参、教案的东西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他们每处理一篇文章都有固定的套路:先处理作者、写作背景、字词,然后感知(概括大意或提炼要点),再局部探究(就文章的语言、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做局部的、蜻蜓点水地分析),最后拓展比较(走马观花地读另一篇文章,做一些相关习题)。这种处理文本的套路就如同一把无形的斧头把文章分割成几个零碎的板块,招数有限,效果也有限。
文本处理、语文教学
G63.24(中等教育)
2013-07-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6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