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当前,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已经让位于培养知识型、实践性和创新型人才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为了应对新时期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迫切要求未来我国的人才必须要具有首创性,而也只有这点,才能真正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变。培养创新型人才,基础教育必须先行,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无疑应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承担起本学科应有的作用。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立足课堂,扎根课堂,从课堂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br> 1巧设课堂提问,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在求异中创新<br>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古人自古就十分重视学和思的关系。那么何谓“思”呢?思不只是仅仅简单地想一下前后知识的衔接和联系,更多地是对旧有知识的质疑,是对当前答案的再破解,也就是说要打破原有知识的拘囿,去尝试发现新的知识。纵观人类科学史上的每一次创新发现,无一不是对旧有知识再发现甚至是对旧有知识反叛的基础上发现的,如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个课堂问题,注重从多角度对课堂提问的解析,切忌把答案做成标准答案,从而限制了学生创新思想的发挥。另外,一定要鼓励学生敢于想人之不敢想,说人之未曾说,只有在反复的质疑训练中,学生才能真正具有创新意识。
主体地位
G424.1(教学理论)
2014-04-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