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111/j.0258-7106.2015.02.008
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斑岩型铜金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找矿模型
多龙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羌塘地块南缘的岩浆弧中.过去十多年来,西藏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在多龙矿集区内已发现和评价了多不杂、波龙、地堡那木岗、拿若、荣那等5处大型、超大型铜金多金属矿床,目前已探明的铜资源量近1000万吨,金300余吨.区内以斑岩型铜金矿床为主,兼有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和斑岩-角砾岩型矿化组合.研究发现,矿区黄铁矿的δ34S值变化于-2.2‰~2.3‰之间,平均为0.2‰,峰值在-1‰~1‰之间,塔式效应明显,接近幔源硫,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成矿温度介于250~420℃之间,成矿深度1~5km,成矿流体为残余岩浆流体,大气降水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不明显.作者根据多年的勘查实践,总结出多龙矿集区斑岩型铜金矿最有效的找矿勘查方法技术组合是:地质+化探(水系沉积物)+物探(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钻探.
地质学、斑岩型铜金矿、多龙矿集区、矿床成因模型、综合找矿模型、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藏
34
P618.41;P618.51(矿床学)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专项“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铜矿评价调查”12120113037300
2015-05-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32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