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258-7106.2013.02.006
福建马坑矽卡岩型铁(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
福建马坑矿床是一个大型层控矽卡岩型铁(钼)矿床,赋存于早白垩世莒舟-大洋花岗岩外接触带黄龙组灰岩和林地组碎屑岩层间构造破碎带中.对不同成矿阶段的石榴子石、透辉石、角闪石、石英、方解石和萤石中流体包裹体所进行的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富气相水溶液包裹体、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和少量富CO2包裹体,其中以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气相组成均以CO2、H2O、N2、O2为主,其次为CH4、C2H4、C2H6和少量C2H2,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Na+、K+和Mg2+为主,其次为Ca2+和少量Li+,阴离子以SO42-、F-、Cl-为主,还含有少量Br-、NO3-,成矿流体应为H2O-NaCl(NaF)±CaCl2(KCl)体系.矽卡岩、退化蚀变、石英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分别为460~600℃、260~540℃、160~400℃;盐度w(NaCleq)分别为(6%~24%、32%~44%),(4%~16%、36%~44%)和0~4%.H、O、C、S同位素研究表明,矽卡岩期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水,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混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流体中碳和硫来自深部或地幔,但也受到围岩等因素的影响.岩浆热液的相分离及其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可能是马坑铁(钼)矿床形成的主要原因.
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矽卡岩型铁(钼)矿、马坑、福建
32
P61;P57
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华南地区中生代板内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背景编号:4093041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1PY0158;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ZS1104资助成果
2013-07-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9页
289-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