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港腹地集装箱“陆改水”运输模式创新
自2005年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开港以来,其规模效应逐渐显现,目前其集装箱吞吐量已经与外高桥港区旗鼓相当.国家建设洋山深水港区的正确决策助力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不过,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杭州湾口外的嵊泗崎岖列岛,对于原上海港苏南地区的货源,无疑增加了陆运成本,加之2015年上海实行黄标车限行等环保措施,使得至洋山深水港区的陆运成本进一步提升.2014年,太仓港与上海港成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码头操作平台、物流运输体系、通关一体化、信息共享、物流政策等方面开展全面对接.在此背景下,太仓港成为苏昆太地区和长江流域集装箱货物进出洋山深水港区的集散中心,为苏昆太地区的进出口集装箱“陆改水”物流模式创新提供了操作平台,推动太仓港腹地集装箱运输模式改变成为大势所趋.
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改水、运输体系、洋山深水港区、上海港、操作平台、物流政策、国际航运中心、苏南地区、集装箱货物、自由贸易、战略合作、运输模式、信息共享、全面对接、崎岖列岛、模式创新、框架协议、集散中心
26
F55;U6
2015-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