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9455.2021.14.038
纤溶酶的发掘及应用研究进展
近年由血栓引起的疾病逐渐增多,其主要的危害是导致器官内局部堵塞,从而导致机体缺血、缺氧,甚至死亡[1].治疗血栓性疾病首选的是抗凝血类药物、抗血小板类药物和溶栓类药物等[2].抗凝血类药物主要分为肝素及其相关制剂、抗凝血酶药物和其他抗凝血药[3].抗凝血类药物在临床上运用多年,但其导致机体血小板减少、出血、不能抑制凝血酶等不良反应[4].以血小板代谢酶类抑制剂、凝血酶抑制剂等为主的抗血小板类药物适于血小板功能亢进患者[5],但用药后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等也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6].溶栓类药物主要通过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从而溶解血栓[7].按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发展可分为:第一代药物,以来自人体的尿激酶和链激酶为代表;第二代药物,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阿尼普酶、重组葡激酶等;第三代药物,是基于前两代药物改造而来,如瑞替普酶和兰替普酶等[8].这些药物经过改进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出血风险高、价格昂贵、不良反应明显、来源紧缺等[9].因此,寻找经济、安全和高效的天然溶栓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纤溶酶是一类能够溶解血栓主要成分(纤维蛋白)的一类蛋白酶,是主要的溶栓类药物[2].近年来,人们不断从自然界各种生物中寻找和改进各种纤溶酶,并且有些已经投入市场.目前,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已发现和纯化出了诸多纤溶酶,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血栓、纤溶酶、研究进展
18
R363(病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021-08-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11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