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9455.2019.07.027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抗凝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形成危险因素及抗凝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其资料结果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情况,以及抗凝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其PVT形成情况,比较发生和未发生PVT的患者上述资料的差异,分析影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8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16例并发PVT,发生率为18.60%,16例PVT患者分为抗凝治疗组(6例)和未抗凝治疗组(10例),随访1年期间抗凝治疗组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例(50.00%),未抗凝治疗组3例(30.00%),抗凝治疗组和未抗凝治疗组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0,P=0.424).(2)经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小板、低清蛋白、存在糖尿病病史、有脾脏切除史及门静脉主干宽度增加均为导致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PVT的可能危险因素(P<0.05).(3)经进一步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增加及门静脉主干宽度增厚均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小板计数增加及门静脉主干增厚均为导致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相关抗凝治疗不会加大其出血概率,可适当予以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影响因素、抗凝效果
16
R575.2(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2019-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95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