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5227.2022.01.017
微组织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早期实验研究
背景 微组织是种子细胞在细胞-细胞或细胞-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作用下聚集而成的微型组织,这种三维培养方式有利于提高细胞活性,提高组织修复效果,然而神经组织工程中微组织的研究却很少.目的 将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SCs)构建成微组织,探索微组织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的早期修复效果.方法 提取ASCs进行鉴定;利用悬浮液滴法和低黏附细胞培养板法构建微组织,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将微组织与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进行直接和间接共培养,观察微组织对DRG轴突生长的影响;利用静电纺丝机构建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神经导管,并验证其取向性;最后取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导管组、2D细胞组、微组织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每组6只.构建坐骨神经1 cm缺损模型,分别采用PCL导管桥接后注射培养基、PCL导管桥接后注射2D ASCs、PCL导管桥接后注射微组织和自体神经反向移植.术后4周取出神经移植物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 成功提取ASCs,能够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蛋白CD73、CD90、CD105.微组织构建后,对其形态和直径进行连续7 d的动态观察,微组织的直径与细胞数量呈正相关,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微组织呈现"压实"的状态,直径逐渐变小.在微组织和DRG间接共培养体系中,微组织组的轴突长度明显长于2D细胞组(P<0.05)和单纯培养基组(对照组)(P<0.05).在微组织和DRG直接共培养体系中,DRG发出的轴突与附近的微组织紧密相连.PKH26标记的ASCs在PCL薄膜上呈取向性排列.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微组织组轴突生长明显优于2D细胞组(P<0.05)和空导管组(P<0.05).结论 微组织可促进DRG轴突生长,有效促进坐骨神经缺损大鼠模型的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损伤、间充质干细胞、微组织、三维细胞培养、神经导管、大鼠
43
R745(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1052
2022-04-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