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5227.2015.10.015
3846例乳腺癌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及辅助治疗情况,并对中国人群、亚洲人群及欧美人群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全部乳腺癌患者资料,建立乳腺癌诊疗信息数据库,分析其基本情况、病理特征、临床特征、分子学特征、手术与辅助治疗情况的总体分布及其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结果3846例Ⅰ~Ⅳ期乳腺癌患者主要来自中国北方各省市,中位确诊年龄为48(18~91)岁,发病年龄高峰出现在41~50岁。绝经前患者占59.18%;浸润性导管癌占78.13%;组织学Ⅰ、Ⅱ级占66.84%;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率为73.78%,Her-2受体阳性率为20.72%;分子亚型 Luminal B 型占49.48%,Luminal A 型占23.66%,三阴型乳腺癌13.02%;根据 St.Gallen 标准,低、中危患者占75.62%;Ⅰ~Ⅱ期患者占78.01%。确诊为Ⅰ期乳腺癌、原位癌与微小肿瘤的比例逐年升高,Ⅱ期、Ⅲ~Ⅳ期乳腺癌呈下降趋势。改良根治术是本组乳腺癌的主要术式,保乳率及前哨淋巴结活检率自2000年以后逐年升高,手术范围趋于缩小化,乳腺癌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随年代而变化。结论本组发病年龄、月经及受体状态等分布与欧美人群有较大差异。随时间的推移,早期乳腺癌及微小肿瘤比例逐渐升高,手术范围逐渐缩小,辅助治疗趋于规范。
乳腺癌、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分子分型
R737.9(肿瘤学)
2015-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017-1021,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