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主题”教学的反思与重建--基于叙事学的视角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背影》“主题”教学的反思与重建--基于叙事学的视角

引用
《背影》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自从入选教材以来,教学中不论是讲解“父子情深”还是反思“父子冲突”基本上是围绕着“主题”来探讨的。这里的“主题”主要指文章的思想主旨。<br>  从“主题”的角度来研究作品既是中国文学的传统,也是语文教学的传统。不论是孔子的“诗教”文艺观还是庄子的“得意忘言”论,不论是曹丕的“本”“末”论还是韩愈的“文以明道”,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主旨,而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则将“主题”的研究上升为方法论。在中国古代漫长的语文教育中,由于所教的内容主要是“经书”,因此教学就是“读经”和“解经”,就是深入探究“经书”中的“大义”。新中国成立后,在效仿前苏联文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成就了延续至今的语文“主题”教学模式。其基本步骤是解题→介绍作家作品→划分段落并概括大意→分析文章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色。这种模式将课堂80%的时间用在了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中,10%的时间用来小结和布置作业,而从写作的角度来分析作品的时间最多只有不到10%的时间。依照这种模式,《背影》的教学主要集中在分析文中父亲的四次“背影”,而这四次背影中又将80%的时间集中在父亲跨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时留下的那次“背影”上。通过分析“父亲”如何艰难地为儿子买橘子以及儿子为父亲的举动所感动而流泪的场面,来达到解读作品主旨的目的--父子情深、父爱如山等。

主题、教学模式、反思与重建、叙事学、作家作品、语文教育、父亲、中国、中心思想、父子冲突、语文教学、语文教材、延续至今、写作特色、文章内容、文以明道、文学、思想内容、课文、橘子

I20;G52

2014-02-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7-5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004-5872

14-1024/G4

2014,(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