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世界--班级文化建设的哲学回归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4-5872.2013.09.008

生活世界--班级文化建设的哲学回归

引用
一、生活世界与班级文化<br>  1.生活世界的概念阐释--教育学的视角<br>  胡塞尔将生活世界看成是一个“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被给予的并且可能被经验到的世界,即我们的日常生活”[1]。在他的哲学体系当中,生活世界是一个超验(先验)性的概念,是一个“非课题性的、奠基的、直观的、主观的自然态度的世界”[2]。用胡塞尔自己的话解释,就是一个没有“所谓客观科学的真理的衣服”的世界。这个哲学的、过于抽象的解释显然不能照搬到我们的教育学当中。为此,我们需要树立一个自己的、与教育紧密结合的生活世界的解释。事实上,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不可能脱离我们现实的、可被感知到的日常生活世界而独立发生。但是,如果把教育仅仅回归到发生过的和正在发生的生活世界,就会陷入无限的机械重复当中,这样的生活世界是没有未来的。同时,现实的生活世界也不是全部都是美好的,各种丑恶和不良现象都时有发生。因此,教育回归的生活世界就绝不仅仅是我们的“实然”生活,它还需要一个方向,就是我们需要追寻和实现的“应然”生活。易连云教授说“回归生活世界……是要探索人的生命涌动与理性超越在生命活动中的有效结合,也就是人自身,回到人‘真实的’的生命活动之中”[3]。这种“理性的超越”就是一种应然的生活世界。檀传宝教授也解释说“教育在应然层面上的回归,主要反映的是教育尤其是德育的超越性品质,表明的是教育完善生活、提升生活的本质内涵”[4]。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幸福生活,实质上就是指我们的“应然”生活。由此可知,应然的生活世界不是我们预先设计好等待着被实现的目标世界,实质上它代表着一种方向。如果我们将其理解成一种目标,那么就陷入了“叔本华式的谬误”:实现了这样的目标生活就意味着生活本身结束了;如果我们又无法去实现它,那么它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据此,教育学视野下的生活世界,不仅仅意指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还包含了对日常生活世界的理性超越,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诉求和一种方向。

日常生活世界、班级、文化、建设的哲学、教育学视野、生命活动、终极目标、解释、回归生活世界、人的实践活动、胡塞尔、自然态度、哲学体系、预先设计、应然层面、幸福生活、教育作为、价值诉求、概念阐释、不良现象

G02;B82

2013-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3-2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004-5872

14-1024/G4

2013,(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