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解数学文化教育之要义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4-5872-C.2011.12.019

诗解数学文化教育之要义

引用
数学课堂长久以来给人的刻板印象常被形容为“有知识,设文化”,究其原因,这里虽有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建构,有缜密的逻辑思维的演绎,有抽丝剥茧条分缕析的推理与证明,但却往往缺少了对于一门学问的教化来说关乎灵魂的东西,那就是盈盈流转的文化意蕴和深厚的历史内涵,这使得学习者常常被数学不够亲切的面目所蔽、所累,无法真正地了解数学、融入数学.对此,数学家M·克莱因有着很深的理解,他认识到,“在人类文明中,数学如果脱离了其丰富的文化基础,就会简化成一系列的技巧,它的形象也就被完全歪曲了.”因此,如何将数学丰富的文化历史意涵恰如其分地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数学的文化力量如和风细雨般涤荡学习者的心灵,是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而究竟于何时、何处、将数学文化以何种形式融于数学教学之中呢?对此,杜甫的著名诗篇《春夜喜雨》给出了极好的回答,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上佳句恰到好处地道出了数学文化教育的诸多要义,值得我们揣摩和深思.

数学文化教育、数学课堂教学、学习者、体系的建构、润物细无声、知识、文化意蕴、文化历史、文化力量、文化基础、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人类文明、逻辑思维、历史内涵、刻板印象、春夜喜雨、数学家、克莱因、证明

H15;G43

2012-06-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8-5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004-5872

14-1024/G4

2011,(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