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物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1-3079.2024.01.016

特定物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引用
《民法典》第1183 条第2 款完善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由于立法者立法价值取向的偏差以及法条文字的模糊性,导致出现了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范围不清、特定物精神损害赔偿主体资格的限缩化、主观方面立法价值取向有误以及对"严重精神损害"的认定缺乏参考标准等问题.须从法解释学的角度着手,明确特定物中"人身意义"的认定标准、特定物精神损害"严重性"的认定标准,完善特定物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观要件.同时,有权主张特定物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并不一定是特定物所有权人,应当通过判断特定物上所承载人身利益,明确谁是《民法典》第1183 条第2 款的适格原告.

特定物、精神损害赔偿、人身利益保护

36

D923.84(中国法律)

2024-0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18-12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嘉兴学院学报

1671-3079

33-1273/Z

36

2024,36(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