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培肥模式下红壤性水稻土的酸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836/j.jjau.2020072

不同培肥模式下红壤性水稻土的酸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引用
[目的]以江西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不同培肥模式下红壤性水稻土酸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深化对红壤性水稻土酸度变化特征的认知.[方法]选择不施肥(CK)、化肥(NPK)、化肥+红花草(NPK+GM)、化肥+红花草+秸秆(NPK+GM+S)和化肥+红花草+猪粪(NPK+GM+M)5个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明确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酸度特征以及影响土壤酸度变化的因素.[结果]与CK相比,NPK、NPK+GM+S和NPK+GM+M等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pH均增加0.38个单位左右,3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NPK、NPK+GM+S和NPK+GM+M 3个处理均显著降低了交换性酸含量,最大降幅达49.5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CEC%和TP分别能解释pH变化的5.6%和4.7%(P<0.05);BS%和CEC分别能解释交换性酸变化的99.1%和0.8%(P<0.05).[结论]合理施用化肥、化肥配施红花草和早稻秸秆、化肥配施红花草和猪粪等培肥模式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并降低交换性酸含量;CEC、BS%、TP和TN是红壤性水稻土酸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南方红壤区水稻生产实践中施用氮磷钾肥时,其中的磷肥尽量选择钙镁磷肥,且在施化肥的同时配施红花草和水稻秸秆(猪粪).

不同培肥模式、红壤性水稻土、土壤酸度变化、影响因素

42

S511.062;S158.5(禾谷类作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西省科技厅青年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

2020-09-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26-63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000-2286

36-1028/S

42

2020,42(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