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2286.2014.01.005
氮素对粳稻花后光合响应曲线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为明确施氮量对高产粳稻开花后光合能力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选取8个不同粳稻材料,分别在开花后14 d和35 d,测定了不同施氮量下(150.0 kg/hm2(LN)、300.0 kg/hm2(MN)、450.0 kg/hm2(HN))剑叶的光强-光合响应曲线、二氧化碳(CO2)-光合响应曲线,并分析其光合参数,最后在收获期考察其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根据HN和LN的单株平均产量,将供试材料分为3种类型:类型1:氮素双高效类型,如南粳44,南粳45,南粳5055和南粳46;类型2:高氮高效型,如74142和02102;类型3:双低效类型,如武运粳7号和武育粳3号;供试材料剑叶光合作用对光强和CO2的光合参数分析,施氮量显著改变了其开花后14th的CO2-光合作用响应能力和35th的光强-光合作用响应能力。结合剑叶单株产量以及光合参数的聚类分析表明:施氮量对氮素双高效类型南粳44和南粳5055的光合作用响应能力影响不大,选择氮双高效水稻类型是今后实现减氮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粳稻(Oryza sativa L.)、氮素利用效率、光合作用、二氧化碳(CO2)、光强
S511.062(禾谷类作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1459、31371554;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CX [13]500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30708;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组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
2014-03-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