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AMF与间作对红壤上玉米和大豆种间氮素竞争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346/j.mycosystema.170064

接种AMF与间作对红壤上玉米和大豆种间氮素竞争的影响

引用
盆栽条件下对间作、尼龙网分隔和单作的玉米和大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Funneliformis etunicatum (FE),以试验AMF和种植方式对玉米和大豆作物种间氮素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FM和FE的玉米和大豆植株无论何种种植方式均有一定比例的侵染,侵染率为37%-56%.不管AMF接种与否,玉米的生物量大小依次为间作<尼龙网分隔<单作,大豆生物量大小依次为单作<尼龙网分隔<间作,说明间作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却抑制了大豆的生长.无论何种种植方式,AMF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了玉米和大豆植株的氮含量和吸收量,降低了玉米和大豆根际土壤碱解氮的含量.在同一AMF处理3种种植方式内,间作种植对玉米植株氮含量和吸收量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而单作对大豆植株氮含量和吸收量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所有处理中,玉米对营养的竞争力和对氮的竞争比率均优于大豆,无论何种AMF处理,间作处理下的玉米相对于大豆的营养竞争能力均优于尼龙网分隔处理,无论何种种植方式,AMF处理下的玉米相对大豆对氮的竞争比率高于NM处理,可见,玉米始终处于竞争优势地位,而大豆则始终处于劣势.接种AMF均显著地促进了玉米和大豆的生长,并显著提高了玉米相对于大豆的竞争能力,在FM接种及间作模式下,玉米和大豆对土壤碱解氮的吸收利用较多,但玉米相对大豆对营养的竞争力和氮竞争比率最高,表明AMF影响了寄主植物的种间竞争力,并且在AMF和间作协同作用下的影响最为明显.

丛枝菌根真菌、种植方式、红壤、种间竞争

36

S15;X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61057;院士专家工作站项目2015IC022;云南农业大学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省创新团队开放基金2015HC018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561057;Workstation of Academician Expert2015IC022;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he Innovation Team Fund of Soil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2015HC018

2017-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972-98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菌物学报

1672-6472

11-5180/Q

36

2017,36(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