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褐缘叶枯病协同致病菌Ophiognomonia castaneae的生活史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346/j.mycosystema.150251

板栗褐缘叶枯病协同致病菌Ophiognomonia castaneae的生活史

引用
采用室外定点观察,子实体诱导及rDNA ITS、MS204、tef1-α3种分子标记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对板栗褐缘叶枯病Phomopsis castaneae-mollissimae的协同致病菌板栗蛇孢日规壳Ophiognomonia castaneae的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年7月下旬至8月初叶片发病初期很少分离到O.castaneae,随着病斑扩大该菌的分离频率逐渐增大,至发病后期其分离频率可高达78.5%,甚至可超过致病菌P castaneae-mollissimae,10月下旬板栗落叶背面的病斑上开始形成O.castaneae的分生孢子盘,11月下旬开始形成O.castaneae的子囊壳原基,次年5、6月越冬落叶背面的病斑上长出子囊壳:带病斑的叶片经室内外诱导,0-25℃范围均可产生成熟子囊壳;湿度是决定子囊壳能否形成的关键因素,强光照不利于子囊壳的产生;分离物的菌丝体在PDA培养基上培养,易产生分生孢子;将分离物分为两种交配型,相互交配后6个月所有处理均未长出该菌的有性型子实体.室外定点观察及rDNA ITS、MS204、tef1-α3种分子标记表明分离物和病斑上的子囊孢子及其萌发菌丝为O.castaneae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

板栗、板栗褐缘叶枯病、板栗蛇孢日规壳、生活史

35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1CM033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ZR2011CM033.

2016-1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178-118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菌物学报

1672-6472

11-5180/Q

35

2016,35(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