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原因、临床主要特点以及治疗预后进行研究,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最终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疗的4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一般对象,并对其进行回顾分析.主要分析的内容包括患者所使用的药物、主要的临床表现以及干预后的转归情况.结果: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中,肿瘤化疗药物居于首位,占比35.71%,其次为解热镇痛类药物和抗结核药物,占比19.05%,最少造成药物性损伤的药物为抗风湿类药物和抗甲状腺类药物,占比均为2.38%,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方面,乏力居于首位,占比76.19%,其次为纳差66.67%,最少为皮肤瘙痒,仅为4.76%.组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预后方面,所有患者通过正规治疗后,在30d之内所有患者的ALT水平均降低超过50%,无死亡病例.结论:肿瘤化疗药物以及解热镇痛药物、抗结核药物是造成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主要药物类型,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患者肝功能进行监测.
抗结核药物、肝损伤、肝功能、临床疗效
R595(全身性疾病)
2019-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