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4748.2015.30.006
心理因素对机械通气病人脱机影响及影响程度的研究进展
当呼吸器官不能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发生(或可能发生)呼吸衰竭时,以机械装置代替或辅助呼吸肌的工作,此过程称为机械通气[1]。机械通气作为一种生命支持手段[2],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研究显示[3],收入重症监护室(ICU)的30%病人接受了机械通气治疗。脱机指的是病人从机械通气到完全自主呼吸的过渡时期[4]。若机械通气的病因好转或去除后应开始进行脱机的筛查试验[5]。如果在逐步降低病人呼吸支持条件后,病人不能逐渐恢复完全自主呼吸能力,而无法最终脱离呼吸机支持的情况下[6],则意味着脱机的失败。有研究发现,仍有20%~30%病人其肺内因素及其他基础情况已达到脱机标准却依然脱机失败,原因尚不明确[7]。脱机失败使得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进一步导致病人的压疮发生率增高[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增多[9,10],病人的住院时间延长[11]。脱机的成功与否是病人自身复杂的生理、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2],生理因素包括肺内基础肺部疾病、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13]、营养状况[14]、电解质水平、一些非心脏手术引起的心肌损伤[15]、环境等。较多的研究局限于生理因素对脱机的影响,心理因素在脱机过程中的影响却经常被忽略,Susan[16]曾指出,基于临床观察,虽然发现心理因素与呼吸机脱机有关,但是,对于其的研究是非常有限的。本文就心理因素来探讨其在机械通气病人脱机过程中的影响及影响程度进行综述,以期为脱机病人制订临床心理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机械通气、心理、脱机
R471(护理学)
2014年湖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GYB10。
2015-1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004-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