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253-3685.2001.05.042
自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
@@我院自1997年3月至2000年3月,对52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IVH)采取颅骨钻孔加注尿激酶脑室外引流术等综合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33~70岁,60岁以上29例。GCS<8分11例,8~10分29例,11~15分12例。CT扫描单侧IVH 8例,双侧IVH 30例,全脑室出血铸型14例。其中12例非高血压性IVH,单纯IVH 5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例前纵裂积血及5例顶枕叶脑内血肿破入脑室,7例在3周后行DSA示2例动静脉畸形(AVM),5例动脉瘤。发病至手术6小时以内28例,6~12小时12例,12~24小时7例,24小时以上5例。
均在局麻下行颅骨钻孔脑室额角或枕角置硅胶管外接无菌引流瓶,引流管高于脑室15cm。成功后均有陈旧性血肿及血性CSF涌出。6小时后向脑室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1~2万U/ml,夹闭1~2小时后开放引流管,CT动态观察血肿清除及脑受压情况,持续外引流7~14天,确认血肿消失,拔除引流管,拔管前先夹闭24小时,若不能耐受则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本组2例)。并发多功能脏器衰竭5例,均系高龄且全脑室出血。上消化道出血5例,肺部感染5例,肾功能不全2例,糖尿病1例。死亡8例。44例随访3个月以上,恢复工作25例,生活自理12例,偏瘫5例,植物生存2例。
讨论
一、发病情况:自发性IVH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急症之一,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本组常见原因高血压40例,AVM 7例,动脉瘤5例。高血压性IVH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最多见32例。
二、治疗:
1.手术治疗:采用单或双侧脑室外引流,6小时后每6~8小时向脑室内注入尿激酶1~2万U/5ml。明显加快脑室内血凝块溶解清除,改善病人预后无一例再出血。尿激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有较强的溶解血肿作用,还可清除抑制因子对纤溶酶的抑制作用。血凝块中所含的无活性的纤溶酶原,只要注入足量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转变为有活性的纤溶酶,足以将血凝块溶解。而在IVH的自然病程中,因CSF中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极低,若将血块完全溶解,时间约3周。由于血块长期存在,一方面脑室持续扩张,引起脑室周围组织顺应性下降,产生不可逆的脑室扩张。另造成CSF中RBC分解释放的毒性物质聚集,引起脑血管痉挛。
2.解除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是SAH的常见并发症,严重的血管痉挛会引起脑缺血、脑梗死及继发性脑水肿,预后差。本组11例自发性IVH伴有SAH。IVH也可继发于SAH,同时IVH发生后脑室内血凝块可沿CSF循环通路进入基底池和蛛网膜下腔。本组对11例存在SAH的病人术后立即运用Ca2+通道拮抗剂尼莫通缓慢静滴,无脑血管痉挛发生。
自发性、全脑室出血铸型、脑血管痉挛、纤溶酶原激活物、血肿破入脑室、血凝块溶解、尿激酶、蛛网膜下腔出血、引流管、脑室内、高血压性、颅骨钻孔、纤溶酶原激活剂、双侧脑室外引流、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清除、脑室外引流术、动脉瘤
27
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