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科举改制中的州县校士馆与新学课艺
甲午战后,朝野议变科举的呼声日益强烈,在省及州县层面,清廷诏命酌改书院为新式学堂.各地为了安抚和安置因变书院而生计受困的老生员,留出部分书院暂改为"校士馆".这类过渡性机构以"新学"课艺为考课形式,继续发放膏火养士.新学课艺这种知识表述形式在清末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逐渐固定下来,影响及于民国初年及以后.随着科举改制的推进,清末书院、地方校士馆这类传统的国家知识统制空间也相应发生了近代转型,而转型后的书院、校士馆,又在新学课艺的推广和近代知识的普及与引渡中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
西学东渐、科举改制、新学课艺、校士馆
K258;G40-09;G649.299
2023-0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7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