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费尔巴哈哲学对辩证法的运用——兼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继承和超越
费尔巴哈哲学长久以来一方面被定位为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另一方面被评判为类似于18世纪素朴的法国唯物主义.这里显然存在矛盾:一个是后黑格尔的吸收了辩证法的理论,另一个是前康德的非辩证的理论形态.那么该如何解读费尔巴哈真正的理论形象?如何基于此形象呈现费尔巴哈与马克思的最核心的理论关联?通过阐释费尔巴哈哲学的三个辩证的核心操作——世俗化、驱除主观性和借助感觉/情感,可以揭示费尔巴哈连接黑格尔以及德国早期浪漫派的辩证法家形象,从而澄清其并非传统观点所误读的”素朴的唯物主义者”,进而说明马克思通过继承和超越费尔巴哈哲学,最终以具有否定性关系(对象性)的感性活动为落脚点,才完成了其新本体论第一原理的构建.
辩证法、世俗化、主体性、否定性关系、对象性的感性活动
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当代马克思新辩证法阐释及其黑格尔哲学背景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当代马克思”新辩证法学派”的理论与思想史效应研究”
2021-03-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7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