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889/j.issn.1002-1302.2022.06.008
夏玉米干物质生产、形态特征及光合特性对行株距变化的响应
在相同密度7.5×104株/hm2条件下,设置5个行株距处理:T1:行距50 cm,株距26.6 cm;T2:行距55 cm,株距24.2 cm;T3:行距60 cm,株距22.2 cm;T4:株距65 cm,株距20.5 cm;T5:行距70 cm,株距19.0 cm,研究夏玉米干物质生产、形态特征及光合特性对行株距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处理T5干物质最终积累量最高.处理T 2株高、穗位高较低,有利于植株降低重心,提高抗倒伏能力.穗下层叶向值低于穗上层,处理T 1、T2茎叶夹角较小,降低了叶片间的互相遮阴,受光条件得到改善.灌浆至乳熟期处理T4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灌浆期后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处理T3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一直持续至乳熟期,始终高于处理T 1、T5.灌浆期净光合速率表现为T4>T3>T5>T2>T 1处理,但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产量随着行距的增加株距的缩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处理T3产量最高,与处理T 1、T2、T4、T5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T2、T4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处理T5,处理T3比处理T1、T2、T4、T5分别增加了7.22%、3.96%、3.21%、9.99%.行株距的变化对穗长、穗粗、行粒数以及百粒质量的影响较小,而对穗行数、秃尖长有明显影响.行距60cm,株距22.2cm配置有利于夏玉米产量的提高.
玉米、干物质生产、形态特征、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
50
S513.01(禾谷类作物)
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驻马店综合试验站建设项目Z2019-02-04
2022-05-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