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889/j.issn.1002-1302.2019.04.056
稻虾共作对稻田土壤反硝化细菌nosZ基因 数量、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对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进行研究,以期揭示稻虾复合种养模式下土壤反硝化细菌丰度、群落多样性及组成,为科学研究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地力提供理论依据.依托长江大学农学院基地设置常规中稻种植模式(MR)、稻虾共作模式(CR)等2种模式,利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平台比较2种模式下水稻土壤反硝化细菌nosZ基因的数量、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显著提高水稻土壤硝态氮、全碳、全氮含量,对碱解氮含量、pH值、碳氮比及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nosZ基因在MR、CR处理中的基因丰度分别为1 g干土1.51×106、2.23×106拷贝数,CR处理中nosZ基因丰度是MR的1.48倍.CR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nosZ基因的丰度.通过对α群落多样性指数进行方差分析可知,CR处理与MR处理间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不显著.经韦恩(Venn)分析,在目和科水平上,MR处理与CR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显示出较高的相似度,在属与种水平上,2个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性,CR处理下的土壤缺失沼泽红假单胞菌.经冗余分析,土壤总碳(TC)含量对nosZ基因群落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pH值、碱解氮含量、硝态氮含量与铵态氮含量.综合分析,稻虾共作可显著提高水稻土壤nosZ基因丰度,稻虾轮作对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较小,其在种水平上缺失了沼泽红假单胞菌.常规中稻种植模式与稻虾共作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虽保有一定的相似度,但仍存在差异,土壤总碳含量是影响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
稻虾共作、反硝化作用、荧光定量、高通量测序技术、α群落多样性、nosZ基因
47
S154.3(土壤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301400、2017YFD0800102
2019-05-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46-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