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种系分型、毒力基因型及生物被膜表型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7619/jcmp.20214041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种系分型、毒力基因型及生物被膜表型分析

引用
目的 分析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临床分离菌株的种系分型、毒力基因型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方法 采集临床尿路感染患者尿样进行细菌培养,对菌落计数大于105 CFU/mL的样品再进行挑选,将选出的疑似大肠杆菌的菌落用微生物及蛋白快速鉴定质谱仪(MALDI Biotyper)鉴定出UPEC分离株.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UPEC分离株种系分型基因chuA、yjaA以及DNA片段TSPE4.C2;利用PCR检测UPEC分离株中9种毒力基因(fimH、tonB、ireA、fyuA、cnf-1、vat、hlyD、ompR和phoU)的分布情况;通过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检测UPEC分离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 共选取UPEC分离株42株,其种系分型以B2型和D型为主,分别占40.5%和31.0%.对9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发现,Ⅰ型菌毛编码基因fimH检出率最高,为92.9%;摄铁相关基因tonB、ireA和fyuA的检出率分别为90.5%、66.7%和76.2%;受检的3种毒素相关基因中,编码细胞坏死因子的cnf-1基因检出率最高(52.4%),溶血素基因hlyD和空泡化毒素基因vat的检出率分别为21.4%和28.6%;其余毒力基因ompR和phoU的检出率均低于30.0%.所有受检菌株均能形成生物被膜,其中16株(占38.1%)具有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15株(占35.7%)具有中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其余11株菌株具有弱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强生物被膜形成菌株大多属于B2型,且其携带毒力基因数量高于弱生物被膜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PEC临床分离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其种系分型和毒力基因分布具有一定关联性,进一步了解UPEC临床分离株的生物学特征尤其是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可为尿路感染防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种系分型、毒力基因、生物被膜、尿路感染

26

R691.3;R372(泌尿科学(泌尿生殖系疾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02059

2022-05-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4-2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1672-2353

32-1697/R

26

2022,26(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