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Ⅳ期压疮湿性愈合理论在基层医院的推广
压疮是常见的组织及皮肤损伤,主要是由于局部长时间受压,导致受压部位长期血液循环障碍及持续性缺血缺氧,造成皮肤及皮下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溃破或坏死[1].压疮多发生于脊髓损伤、昏迷或股骨颈骨折等长期卧床患者中,因存在不同程度基础疾病,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以往临床主要采用干性愈合理论进行创面护理,近年来有研究[2]发现,湿性愈合理论用于Ⅱ~Ⅳ期压疮护理中效果更佳.湿性愈合是通过伤口敷料封闭或半封闭特性保持伤口湿润,创造低氧、湿润、微酸环境,促进伤口愈合.为探寻适用于基层医院的Ⅱ~Ⅳ期压疮护理方案,本研究对分别使用湿性换药与干性换药的2组Ⅱ~Ⅳ期压疮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湿性愈合理论、Ⅱ~Ⅳ期压疮、疗效、创面护理
21
R473.6(护理学)
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医学科研项目2016ZBXM030
2017-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