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 腋静脉内折返异位 DR 下手法复位的探讨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利于患者外周血管的保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化疗。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就将 B 超引导结合塞丁格技术引入 PICC 置管中,目前临床上多使用该技术进行置管[1]。但置管过程中由于解剖变异[2-3]或患者体位配合不到位以及操作手法等原因,往往会导致 PICC 头端异位。导管异位会增加液体渗漏,导致局部肢体肿胀、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还可导致不能完成治疗而废弃导管,有时需要重新置管[4-5]。PICC 腋静脉内折返异位常因头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入口连接处形成上弓形,导管尖端容易抵触锁骨下静脉血管壁而折返进入腋静脉。本院乳腺病区2014年1—6月完成 PICC 置管129例,其中发生 PICC腋静脉异位5例。在数字化 X 成像(DR)系统协助下,5例 PICC 腋静脉异位乳腺癌患者均经一次性手法复位成功,现报道如下。
PICC、腋静脉异位、手法复位
R473.6(护理学)
2015-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