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锂辉石晶体结构及(110)面表面化学基因特性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9614/j.cnki.jsks.202006010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锂辉石晶体结构及(110)面表面化学基因特性研究

引用
基于第一性原理,利用Material Studio软件的CASTEP模块,对锂辉石晶体的布居、能带、态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锂辉石为绝缘体,其最有可能的荷正电的活性位点为Li、Al、Si,荷负电的活性位点为O.对优化后的锂辉石(110)面的表面能、弛豫、布居、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锂辉石表面的表面能为0.3429 J/m2,该表面在Z轴方向的弛豫相对明显,其次是X轴方向,Y轴方向的弛豫相对较弱.锂辉石表面的布居分析表明优化后的锂辉石(110)面表层原子价电子构型、布居、键长等均发生了变化.态密度分析结果表明(110)面表层的6个O活性不同,其在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贡献大小为:O1>O2>O3≈O6>O5>O4.因此,O1是锂辉石表面活性最高的原子,其次是O2.差分电荷密度图也表明锂辉石表面缺电子位点和多电子位点交替出现,但得失电子程度不同,因此各原子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活性.根据矿物基因特性,预测锂辉石容易与含—COOH、—CON-HOH、—OSO2H等易于与Al发生化学反应官能团的阴离子捕收剂作用,但捕收性能可能不佳;预测阳离子捕收剂如胺类捕收剂以及金属离子活化剂如Ca2+等,可吸附于锂辉石表面,产生较好的捕收能力和活化能力.

锂辉石、锂辉石(110)面、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计算、电子结构、表面特性、基因矿物

TD923(选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2020-07-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8-7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金属矿山

1001-1250

34-1055/TD

2020,(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