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4929.2020.01.006
不同节水灌溉模式对水稻生理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为研究水稻生理生长和产量形成对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的响应规律,设计4种不同节水灌溉模式(浅水勤灌、湿润灌溉、控制灌溉和蓄水控灌),观测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水稻株高、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水稻总产量及其组成(每穴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每穴产量).结果表明: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水稻株高变化规律的差异并不明显,水稻收获时的株高以蓄水控灌最高(103.4 cm),控制灌溉处理次之;线性模型和指数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水稻株高随移栽后时间的动态变化,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1~0.9824和0.9756~0.9827;水稻叶绿素含量于移栽后76 d达到峰值,移栽76 d后进入衰退期,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蓄水控灌处理水稻生长中后期叶绿素含量总体高于其他模式;不同节水灌溉模式对水稻每穴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每穴产量均存在影响,蓄水控灌模式下水稻产量最高,达到10172 kg/hm2,而浅水勤灌处理水稻产量处于最低水平(8735 kg/hm2).
水稻、节水灌溉、生理、生长、产量
S274.1(农田水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0-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5-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