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3636.2020.h1.003
山东莱芜地区中生代侵入杂岩特征与成矿关系
山东莱芜地区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基性-中性-中偏碱性-酸性岩类侵入杂岩,岩体多沿盆地边缘分布,由北向南分别为金牛山杂岩体、矿山杂岩体、崅峪杂岩体及铁铜沟杂岩体,具有分布集中、时间短、岩石类型多样等特征,是一套偏铝质的钙碱性-碱钙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岩石组合类型,形成于中生代早白垩世.该杂岩岩浆来源于上地幔,并有古老地壳物质的参与.区内不同杂岩体从早到晚共有5次侵入,空间分布上,多在第一次侵入的辉石闪长岩及少量第四次侵入的二长闪长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时间上,主要成矿期在第四次侵入的二长闪长岩形成以后,属于整个岩浆演化序列的晚期阶段,并被多次侵入、多次成矿.岩体顶面形态的变化是控制矿床(体)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岩体的凹面、楔槽、凹面与凸面之间、岩体呈弧形上隆部位,均是形成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床(体)的有利部位.
中生代、杂岩、铁矿、成矿、山东莱芜
44
P588.12;P618.31(岩石学)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山东1:25万淄博市幅区调修测";"华北重要经济区带资源与环境地质背景调查及数据更新";"山东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2020-09-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