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语:从“重开丝路”到“玉帛之路”
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考察活动已于2016年7月17~27日完成.在甘肃省秦安县的总结会后,想到对十次考察的全面回顾,其缘起需回溯到二三十年前.
1989年,在西安召开的“长安·东亚·环太平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笔者提交的论文《文化研究的模式构拟方法——以传统思维定向模式为例》,批判了传统文化孕育成的“东向而望,不见西墙”的思维偏向,认为中国的对外开放不应只是对海开放,强调重新向西开放,提出重开丝绸之路的构想.那时笔者在陕西师大任教,基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考,建议把重开丝绸之路作为国策:“从中国经济文化的宏观布局上看,欧亚贯通的陆路大动脉给我们输入新的血液,给全国发展的总体布局带来有益的变化,从根本上扭转重东轻西的文化偏至,实现资源、交通、人才等多重因素的优化配置与良性循环,搞活全国一盘棋,从宏观上带动地方,彻底解决中西部闭塞、贫困和落后局面,促进其经济文化的腾飞,从而大大加速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文化研究方法论》,陕西师范大学中外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28页)
中国、文化研究方法论、丝绸之路、师范大学、经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陕西、西部大开发、全国一盘棋、大学出版社、总体布局、战略思考、优化配置、向西开放、思维偏向、思维定向、模式、良性循环、考察活动、交流中心
B56;G64
2016-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