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成像评价抗血管生成药物不同给药方式的疗效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8-794X.2014.02.013

CT灌注成像评价抗血管生成药物不同给药方式的疗效

引用
目的 利用CT灌注成像技术评价兔VX2后腿肌肉间移植瘤经抗血管生成药物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后肿瘤解剖形态及血管功能的改变,探讨不同给药途径的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建立兔后腿移植瘤动物模型,按数字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分别经静脉给药途径(静脉组)、局部瘤内注药途径(局部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和局部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处理.治疗7 d后测量各组VX2肿瘤体积,利用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渗透性(PS)进行血管功能评价;与病理结果和免疫组化检测的微血管密度(MVD)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建模成功率100%.静脉组及局部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小(P < 0.05),静脉组及局部组抑瘤率分别为50.52%和56.21%.此外,局部组中有1只动物肿瘤出现明显坏死.CT灌注检查显示静脉组及局部组治疗后CT灌注参数BF、BV及PS较治疗前减少(P < 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另外,治疗后各组间CT灌注参数比较,静脉组与局部组间的BF、BV、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静脉组及局部组BF、BV、PS平均值均少于对照组(P < 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静脉组及局部组切片中组织内可见大片坏死结构,对照组肿瘤内少量坏死.免疫组化检查显示静脉组与局部组间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静脉组与局部组MVD均低于对照组(P < 0.05).相关性分析提示CT灌注参数与MVD之间均具有相关性.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是评估肿瘤血管生成及血管功能状态的有效、便捷方法.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局部瘤内注射术是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方案.

肿瘤、CT灌注成像、抗血管生成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23

R31.36(医用一般科学)

2014-04-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36-14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介入放射学杂志

1008-794X

31-1796/R

23

2014,23(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