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电解脱性铂金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8-794X.2001.01.016

可电解脱性铂金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引用
@@自1999年2月至2000年3月,我们采用可电解脱性铂金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6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材料和方法   (一) 一般资料 男2例,女4例。年龄56~66岁,6例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在出血后15d~1年施行介入治疗。   (二) 血管造影所见 本组6例均做了DSA造影。(1) 动脉瘤部位:本组6例中,前交通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脑膜垂体干、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各1例。(2) 动脉瘤大小:6例动脉瘤的直径4~10mm。有1例为宽颈动脉瘤,瘤体与瘤颈之比<3∶1。其余为窄颈动脉瘤。   (三) Hunt Hess临床分级 本组4例为Ⅰ级,2例为Ⅱ级。   二、栓塞材料和方法   (一) 微导管GDC 使用GDC进行动脉瘤栓塞治疗,要求配合使用有双标记的微导管,本组常用的微导管有:Tracker-18,Tracker-10。以上导管可根据要求配不同型号的微导丝。   (二) 治疗方法 (1) 麻醉:一般Ⅰ~Ⅱ级的病人局部麻醉下施术即可,本组1例因神志不清需麻醉科协助,给予神经镇静麻醉。静脉肝素化。术前给予安定10mg,地塞米松10mg。(2) 穿刺入路: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动脉。有颈动脉入路和股动脉入路2种,股动脉入路对于术前未行血管造影检查及青壮年病人较为适合,可以在了解病灶及其它脑血管的情况下直接施术。本组均采用股动脉入路。(3) 微导管术:借助不同型号的微导丝,将微导管送至动脉瘤腔内,要耐心操作,防止导管及导丝刺破动脉瘤壁。(4) 置入微铂金圈:第一枚弹簧圈的直径和长度的选择是介入治疗的关键,要求第一枚弹簧圈应和动脉瘤腔大小相似,勾画出瘤腔形状,一般5mm以下的动脉瘤1至2枚弹簧圈即可完全充填瘤腔。超过5mm的动脉瘤需要多枚弹簧圈。要求致密充填瘤腔,不留空隙。(5) 可电解脱性铂金圈:当弹簧圈解脱后,电源装置内的蜂呜器鸣响并显示弹簧圈已解脱,透视下缓慢撤出输送导线。   (三) 术后处理 (1) 术后8h卧床制动。(2) 术后激素、抗生素使用3~5d。术中出现血管痉挛者继续用血管解痉药、扩容等治疗。   (四) 随访 一般要求术后6、12、18、24个月做DSA造影随访。特别强调12个月及24个月的随访,因本组所有病例术后时间尚较短,所以暂无长期随访资料。 结果   一、本组6例栓塞全部获得成功。所有病人均在栓塞后1周内出院。   二、根据术中影像观察,本组6例为完全闭塞,均达到解剖治愈,但远期疗效尚需随访观察。   三、除2例病人在放置GDC时有轻微头痛外,无神经功能障碍、死亡及永久并发症。   四、所有随访2个月~1年,无1例再发SAH。

可电解脱性铂金圈、栓塞治疗、颈动脉瘤、弹簧圈、股动脉入路、微导管、随访、血管造影、术后、材料和方法、病人、麻醉、介入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资料、微导丝、神经功能障碍、前交通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小脑上动脉

10

R73(肿瘤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45-4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介入放射学杂志

1008-794X

31-1796/R

10

2001,10(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