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463/j.cnki.jlzyy.2016.01.027
宫腔黏连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目的:对宫腔黏连的发病机制从中西医两个角度进行总结,以期为处于瓶颈期的宫腔黏连治疗局面提供新思路。方法从中国知网及万方等数据库检索近5~10年与宫腔黏连发病机制相关的文献。结果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不离虚实两端,虚者多见肾虚、血虚,实者多见湿热瘀阻、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等,宫腔黏连病情复杂,常虚实夹杂,多证并见。西医对宫腔黏连发病机制尚无共识,有学者认为子宫内膜术后复旧不佳,内膜局部受损及炎症反应,从而引起内膜纤维化黏连;还有人认为存在子宫内膜低雌激素状态及内膜干细胞缺乏等原因。结论中医认为本病不离“血瘀”,而西医近年研究多倾向内膜纤维化。宫腔黏连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可中西医结合,多手段干预,有助提高疗效。
宫腔黏连、血瘀、内膜纤维化
R711.74(妇产科学)
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YB2015064;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YKK13096。
2016-03-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