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2078.2013.05.030
兔巴氏杆菌病的防治
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按临床症状可分为传染性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败血症、中耳炎、结膜炎、子宫炎和睾丸炎等.
1 流行病学
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春秋两季及多雨潮湿的季节多发,常散发或呈地方性流行,一般发病率为20%~70%不等.病菌可随唾液、鼻液、粪便、尿液污染饲料、饮水、用具等,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伤口感染.当饲养管理条件差、营养缺乏、气候剧变、潮湿、拥挤、长途运输、寄生虫等应激条件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存在于上呼吸道黏膜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便乘机侵入兔体,发生内源性感染,导致此病的发生.不同品种和年龄的家兔均感染,尤以刚断奶的幼兔更易发生.
兔巴氏杆菌病、多杀性巴氏杆菌、饲养管理条件、呼吸道黏膜、内源性感染、败血症、地方性流行、传染性鼻炎、常见传染病、营养缺乏、应激条件、伤口感染、气候剧变、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季节、潮湿、长途运输、子宫炎、中耳炎
34
S81;S85
2013-07-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