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地区大豆孢囊线虫遗传多样性及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是一种严重为害我国乃至世界大豆产量和品质的病害.为阐明H.glycines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对我国北方地区5省13个种群130个孢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个种群内多态性位点百分比9.52%~33.33%;平均等位基因数(Na)1.095 2~1.333 3;有效等位基因数(Ne)1.053 3~1.217 7;平均期望杂合度(He)0.033 0~0.126 8;Shannon指数0.050 3~0.188 1,表明在各个H.glycines种群内存在较高的遗传一致性;3条ISSR引物扩增出片段的多态性位点百分比80.95%(30/42片段),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732 5,基因流(Nm)0.182 6,表明在种群间存在极低的基因流和高水平遗传分化.成对种群间Nei's遗传一致性值是0.630 5(HLJM和JLCC之间)到0.960 6(HLDQ和HLAD之间),遗传距离的范围是0.040 2(HLDQ和HLAD之间)到0.461 3(HUM和JLCC之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个种群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5时分成2个类群.遗传多样性指数与生态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豆种植期月平均最高温度与遗传多样性指数呈中等及极强以上水平相关,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大豆孢囊线虫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越高,其他因子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两种群间的遗传一致性和遗传距离分别与地理距离间存在微弱相关性(R2=0.005 8,R2=0.009 6),结果揭示了所选的北方地区的13个H.glycines种群间存在明显分化,具有高水平遗传多样性的结构特征.
北方地区、大豆孢囊线虫、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ISSR-PCR
46
S435.651(病虫害及其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吉林省重点科技研发项目
2024-08-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37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