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土壤可蚀性及不同耕作方式的水土保持机理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327/j.jjlau.2022.1892

耕作土壤可蚀性及不同耕作方式的水土保持机理

引用
黑土地保护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水土保持是黑土地保护的关键技术环节.吉林农业大学水土保持科研团队通过田间试验、人工降雨试验、野外调查等方法陆续开展了黑土地主要土壤类型的可蚀性研究、秸秆不同还田方式的水土保持机理研究等,丰富了黑土地水土保持理论,并为黑土地保护措施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主要耕作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表现为黑土最大,黑钙土和白浆土次之,暗棕壤最低,典型黑土耕地土壤易被侵蚀;垄沟秸秆覆盖可使9°以下坡面减流84.8%~97.9%,减沙88.3%~92.9%,土壤分形维数降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提高;秸秆深还、碎混及免耕覆盖的3种还田方式下,土壤流失防治率分别为84.9%、90.3%、96.8%;留茬免耕使土壤结构稳定,半整地具有疏松耕层土壤且提高保水率的作用.

黑土地保护、水土保持、土壤可蚀性、耕作方式

44

S157.4(土壤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504206

2023-04-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688-69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000-5684

22-1100/S

44

2022,44(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