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后小学生视屏行为和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6117/j.cnki.31-1974/r.202205474

双减政策实施后小学生视屏行为和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引用
目的 了解双减政策后小学生视屏行为特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家长填写自填式问卷和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了解小学生的视屏及心理健康现状.将视屏时间和初次接触电子设备年龄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并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视屏内容时间分配方式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289名6~12岁小学生,其1周日均视屏时间为(103.62±78.22)min.存在心理行为问题儿童的比例为2.3%.初次接触手机年龄越早、初次接触智能电子手表年龄越早,MHRSP量表总分、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不良习惯、特种障碍的得分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屏类别方面,观看学习类视屏日均时间最长为(36.92±45.67)min.周末日均美食类视屏时间与总体心理健康状态相关(OR=1.047,P<0.05).游戏类视屏时间过长与学习障碍问题、不良习惯问题有关(OR=1.006、1.007,P<0.05).影音类视屏时间过长与学习障碍显著相关(OR=1.006,P<0.05).购物类视屏时间过长与性格缺陷有关(OR=1.027,P<0.05).阅读时间过长与品德缺陷、行为障碍和不良习惯有关(OR=1.011、1.009、1.012,P<0.05).结论 视屏时间过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不同视屏类型对其心理健康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不同.限制小学生视屏时间并关注其视屏内容,对影视类和阅读类视屏进行筛选,减少游戏类视屏时间,加强其与外界的接触.初次接触电子设备的年龄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影响,建议延迟其接触电子设备的年龄.

小学生、视屏行为、心理健康

17

R723.14;R179;G444

2022-11-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74-47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673-6192

31-1974/R

17

2022,17(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