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1978-2015):灵感还是汗水?
本文采用中国31个省区市1978-2015年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和增长核算法,测算了市场潜能、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 表明:1978-2015年间,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34.86%),市场潜能次之(34.55%),再次是TFP(22.03%),最低是劳动力(8.56%).根据“克鲁格曼质疑”的界定,对中国“增长奇迹”贡献率最大的是“灵感”因素,贡献率为61.93%,“汗水”因素的贡献率为38.07%.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1989年,中国经济增长确实主要依赖于“汗水”,其贡献率达62.03%.但“汗水”的贡献率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下降,1990-2000年为52.41%,2001-2015年快速下降到21.93%,而“灵感”的贡献率开始占主导地位,达78.07%.就区域差异看,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更依赖于“灵感”,欠发达地区更依赖于“汗水”.本文的核心结论是:1978年以来中国创造“增长奇迹”是高投入增长和高效率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依赖于“汗水”与“灵感”的双轮驱动,且越来越依赖于“灵感”.该结论并不支持“克鲁格曼质疑”,且认为由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制度改革和市场化推进导致的资源和商品在区域间的优化配置等“灵感”因素的增强,中国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
经济增长、空间相关性、克鲁格曼质疑、要素贡献率
54
F061.5;G40-054;F240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9-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