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957/j.cnki.jjdl.2022.09.018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适应性循环阶段判别及驱动机制——以重庆市为例
文章将适应性循环理论模型运用到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领域,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状态的评估模型与指标体系,根据适应性循环理论中"潜力—连通度—恢复力"的大小及增减关系,建立三维坐标轴,将2009、2014、2019年重庆市各区县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潜力—连通度—恢复力"指数进行空间落位,与适应性循环周期各个阶段相匹配,划分各个区县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适应性循环阶段进而解析其驱动机制,其结果表明:①在理清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适应性循环学理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三维坐标轴,将"潜力—连通度—恢复力"指数进行空间落位,与适应性循环阶段特征相匹配,判别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阶段的方法,弥补并完善了系统阶段划分在数理分析支撑下的缺失,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②2009-2019年,重庆市各区县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处于适应性循环的正向循环,主要为开发阶段和保护阶段,其中巴南区等16个区县由开发阶段(r)向保护阶段(K)演进.③重庆市各区县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在内外交互力的作用下,潜力、连通度、恢复力变化各异,推动着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适应性循环的演化升级.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乡村振兴、适应性循环、潜力—连通度—恢复力、交通设施、生态保护、驱动机制
42
F327(中国农业经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1100804
2022-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5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