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957/j.cnki.jjdl.2019.12.017
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能力脆弱性的时空格局及耦合协调性演变
基于脆弱性理论,构建了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能力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00---2016年我国省域粮食生产与消费能力脆弱性的时空演变及其耦合协调性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①粮食生产能力脆弱性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和东北逐步降低,较高脆弱区地域范围明显缩小的时空演变特征,其重心整体向南移动了95.70 km.②粮食消费能力脆弱性呈现由西向东降低的趋势,高脆弱区和较高脆弱区范围大幅缩小的时空演变特征,其重心整体向西北移动了131.55 km.③粮食生产与消费能力脆弱性的耦合协调性呈现由东北部向南,东部沿海省区向中西部,藏、新两地向内陆腹地省区逐步升高的分布格局,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由2000年的0.695变化到2016年的0.768.④粮食生产能力能够完全保障粮食消费的地区(类型Ⅰ)绝大部分位于我国藏、新、蒙等边疆地区,以及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其耦合协调性低的短板在于粮食消费能力过低;基本能够保障粮食消费的地区(类型Ⅱ)大部分属于粮食主产区,其粮食生产与消费能力匹配较好;无法保障粮食消费的地区(类型Ⅲ)绝大部分位于东部沿海的粮食主销区,其耦合协调度低的原因在于粮食生产能力过低而消费能力过高.
粮食安全、粮食生产能力、粮食消费能力、脆弱性、耦合协调性、生态环境约束、土地播种面积
39
F307.11(农业经济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2020-06-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47-156